十二年減少二手餐飲設備貧困人口逾二十萬
  ——禮縣扶結婚貧開發的探索與實踐
  隆冬時節,走進禮縣,平坦的公路通向深山小村,白牆青瓦的新農舍裝點山川,一車車蘋商務中心果銷往全國各地,人們樂呵呵地享受著扶貧開髮帶來的碩果……
  然而,十幾年前買屋,這裡卻因土地瘠薄、基礎設施滯後、自然條件惡劣、致富門路狹窄,有42萬群眾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。
  自2001年以來,預防癌症的方法禮縣以扶貧開發統籌全縣農業農村發展工作全局,把扶貧開發作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、和諧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和解決民生問題的首要任務,搶抓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、秦巴山集中連片貧困區綜合開發等機遇,多方爭取項目,堅持整流域推進、產業扶貧、勞務移民、智力扶貧、社會幫扶等辦法同步實施,使縷縷脫貧致富的曙光灑向先秦故里的一個個貧困山鄉。
  據統計,2001年至2012年,全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38.57億元,實施各類扶貧項目1411項,減少貧困人口20.35萬人。2012年,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1.36倍。預計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3660元,增長率22%,全年減少貧困人口4.46萬人,減貧率20.2%。
  整流域推進,集中力量打攻堅戰
  走進西漢水兩岸的整流域扶貧開發示範區——湫山鄉,一排排漂亮的磚瓦房整齊排列,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連通村村社社;每個村裡,衛生室、文化室、黨員活動室等公共服務場所一應俱全;街道上來往穿梭的摩托車、農用車,讓這個昔日的窮山溝充滿生機與活力。
  “現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,真是像做夢一樣。”新莊村村民康祥茂說,過去,新莊村是全鄉最貧困的村,由於交通不便,鄉親們種的經濟作物運不出去,外面的貨車也進不來。如今,不光有了寬敞的水泥路,家家住上了新房,小超市也開到了家門口。“變化太快了,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年底回到村裡連自家門都不敢進,還以為走錯了。”
  湫山鄉山大溝深、土地貧瘠,農業生產廣種薄收、靠天吃飯。幾年前,湫山鄉大部分農戶住的還是祖上遺留的土坯房,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住著茅草房,部分偏遠村社不通公路,運輸靠人背畜馱。
  近年來,禮縣把湫山、洮坪、雷王等鄉鎮整流域扶貧綜合開發作為全縣扶貧開發的“試驗田”。採取國家投入、部門幫扶和群眾投工投勞相結合的辦法,整合扶貧、交通、水利、林業等項目資金,實施186個整村推進項目,覆蓋2.9萬戶13.62萬人,打響了全縣扶貧綜合開發示範區建設的攻堅戰。縣上對湫山、洮坪、雷王等貧困鄉鎮的45個村道路全部進行硬化,群眾吃上了自來水,用上了太陽竈,危房全部被改建;學校、衛生院、五保家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部建成,護莊河堤、人畜飲水等工程大部分投入使用,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歷史性巨變。
  “‘湫山模式’打破了過去扶貧項目全面開花、扶貧資金‘撒胡椒面’的做法,將有限的力量整合起來‘握指成拳’,產生了聚集效應,已成為全縣脫貧致富、提速進位、後發趕超的‘助推劑’。”禮縣縣委書記方新生說。  (原標題:十二年減少貧困人口逾二十萬——禮縣扶貧開發的探索與實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weo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